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实践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三:教学反思截止日期 : 2016-12-31

作业要求 :

在阶段三,我们已经将《作业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并上传了课堂教学视频。请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实施的效果,按照模板完成教学反思的撰写。

作业要求

1.务必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反思,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提交的教学反思必须基于阶段三的教学效果和《作业二:教学设计》来完成;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作者 :教务管理员

作业三:教学反思

2016-11-17提交者:学员李珍芳浏览(0 )

课题:

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初三  

课时: 第一课时

提供者:李珍芳

单位:奉港中学

一、反思教学内容

 《杨修之死》课文记叙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主旨是表现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思想作风,也揭示了曹操的复杂性格:既十分奸诈,又有深谋远虑。插叙部分其实是课文的核心,很值得品味。就事论事,不过如此,曹操以“造言乱军”的罪名诛杀杨修可谓堂堂正正,无可指责,此人实在是罪有应得,但细究起来,很不简单,因为曹操早有杀修之心,他一直在等待时机,为的是找一个最堂皇的理由把杨修除掉,已免旁人猜忌。他这种阴险的心理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小说作者运用了插叙的写法追述此前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的事实。

二、反思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要勇于打破常规。《杨修之死》是白话小说。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按照小说的三要素,即环境、人物、情节的格式来教学。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竭力避免这种传统教学思路。而是选择本文的焦点问题,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杨修的死因,来大做文章。将古往今来学者们的观点引入,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既打破常规按部就班分析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的做法,又增添了课堂的学术气息,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更最重要的是训练学生思维,学会如何根据文本分析问题,学会提取有效信息,寻找依据,支撑自己的观点。在互相切磋中,掌握本文的重点,学习小说的方法。

三、反思教学效果

第一,教学中知识能力的反思。我认为,在这一环节中我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①学习如何概括事件主要内容;②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③通过辩论明晰历史人物形象。通过课堂讲解,与学生互动,利用讲解,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概括事件主要内容的方法;掌握了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在知识能力方面学生有了最大的收获。第二,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现得很好,真正的语文教学,应张扬学生的个性,追求学生对问题独特化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在课堂上安排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杨修之死的原因,这样的环节更好地帮助学生来理解课文内容,并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让学生获取最真实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改进措施

方法模式,备受局限。在设计的过程中,我注重强调了对文章内容的剖析、环节的紧凑,却忽视了在此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及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一堂课下来,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教师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展现较少,这一点是我在备课的过程及设计的环节上的极大的不足,课下反思,其实在本节课中,可以有多处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却被我机械地剥夺了,这也是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需要创新探索之处。

老师评语

课堂实践作业

最新课堂实践作业

推荐课堂实践作业

热门课堂实践作业

热评课堂实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