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实践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三:教学反思截止日期 : 2016-12-31

作业要求 :

在阶段三,我们已经将《作业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并上传了课堂教学视频。请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实施的效果,按照模板完成教学反思的撰写。

作业要求

1.务必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反思,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提交的教学反思必须基于阶段三的教学效果和《作业二:教学设计》来完成;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作业三:教学反思

提交者:学员王幼辉    所属单位:奉化市实验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1-17    浏览数( 0 )



教学反思模板

课题: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初二(7

课时:1

提供者:王幼辉

单位: 宁波市奉化区实验中学

一、反思教学内容

     《雪》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这一篇情思凝结的文章,虽然篇幅不长,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两幅雪景图,并在其中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情感。阅读课文,不仅能欣赏到江南雪景的优美和朔方飞雪的壮美,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冷酷现实的不屈抗争。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雪》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情感含蓄,寓意深邃,教学时需加强诵读,注重语言,启发联想,在反复朗读、品味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理解作者描绘的形象,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特点。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感。3、联系背景和相关资料,感悟作者不屈的斗争精神。《雪》虽然是《野草》中最为明朗,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但学生在解读上仍有较大难度,特别是对朔方雪的象征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斗争精神的感悟。据此,我确定的本文教学重点为:把握作者描绘的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特点,理解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为:领会朔方的雪的象征意义,感悟作者不屈的精神。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了从把握形象到体验情感再到感悟精神的纵向深入的教学思路,并精心地设计了教学方案。

二、反思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活动是千变万化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生命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在预设和生成的平衡中寻求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我在备课了“听《雪》想像”的教学环节,为此,我在网上下载了《雪》的音频朗读材料,似乎是出于信任吧,我根本没有怀疑材料的质量。上课时,我才发现朗读材料中读错了三个字音,而且是三个重要的字音,我灵机一动,朗读完毕后,就不露痕迹地告诉学生录音朗读并不完美,问学生听出了哪些不和谐的音符,这样,既免除了尴尬,又不至于误导学生,还让学生印象深刻地掌握了这些字的读音。因此,我认为善用教学机智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语文教学尽管应立足于语言文字,但多媒体技术在创设情境、展示画面、播放音频、显示问题、援引资料等等方面大有用武之地。我在教学《雪》时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辅助了课堂教学:课前播放音乐营造气氛;整体感知雪的形象时播放音频朗读,让学生听读想象;理解感悟鲁迅精神时援引相关资料。这样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来辅助语文教学化抽象为具体,能化呆板为生动,穿越时空的局限,拓展了语文教学的容量从这个意义说,信息技术是架起语文高效课堂的桥梁。

三、反思教学效果

从课堂教学的效果看,这堂课应该算得上是一节扎实的课。整堂课的教学流程相当清晰流畅,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得以落实。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听读、赏读、品读、美读,走进了文本;通过品味语言,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把握了雪的形象,体验到了作者的情感,并感悟了作者的不屈精神。但课堂教学总是难免遗憾,遗憾之一,在于品味语言的时候,我太在意教学进程,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显得有点匆促,未能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解读成果;遗憾之二,在于引导学生感悟鲁迅精神欠深入,学生对于鲁迅、对于鲁迅那个时代是不甚了解,也不易理解的,尽管我在教学时援引了写作背景和鲁迅语录,也启发学生联系了《藤野先生》中提到的鲁迅的人生选择,学生似乎也感悟到了鲁迅的斗争精神,但我总觉得我没使学生深入地理解鲁迅强烈的孤独意识,鲁迅在困境下孤独的情境,以及鲁迅在孤独中不沉沦,依然奋斗的精神。

四、教学改进措施

1、既要精心预设,又要关注生成。我这次执教《雪》,因为课前精心地进行了预设,才能够胸有成竹地驾驭课堂。在精心预设基础上,我认为还应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要给学生的个性化解读留有余地,因势利导地进行启发,使学生用真心去感悟、体验,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堂课中,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既然作者更欣赏朔方的雪,为什么还用那么多的篇幅描绘江南的雪?一个学生响亮地回答说是要江南的雪学习朔方的雪的抗争精神。这显然是跑题甚远,令人尴尬,我在肯定了这位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后,回避了这次生成,现在想想,如果我能抓住这位学生把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联系起来的这种思维,因势利导,不正可以让学生理解“与严酷的环境进行不屈抗争,正是为了创造春天般美好的生活”的主旨?关注生成,才能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要耐心等待,并要注重引导。在品味语言的教学环节,我太在意教学进程,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显得有点匆促,未能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解读成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缺少等待;或者教师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答案,真有点拉“学生入圈套”的感觉。很多公开课,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为了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以致过于注重课堂教学的进程,往往会造成这种现象。这种做法,看上去似乎是高效的,其实是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的空间和权利,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转,其主动性被抹杀了。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教师只作适时点拨、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老师评语

课堂实践作业

最新课堂实践作业

推荐课堂实践作业

热门课堂实践作业

热评课堂实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