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实践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三:教学反思截止日期 : 2016-12-20

作业要求 :

在阶段三,我们已经将《作业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并上传了课堂教学视频。请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实施的效果,按照模板完成教学反思的撰写。

作业要求

1.务必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反思,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提交的教学反思必须基于阶段三的教学效果和《作业二:教学设计》来完成;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作者 :教务管理员

作业三:教学反思

2016-11-17提交者:学员饶春雅浏览(0 )

        初次录播后,笔者发现以下情况:第一,学生在描述常山现在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时,更多的是以“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丘陵地形”“树木四季常青”“环境优美,山青水秀”等字眼代替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对自然地理环境是由“生物、…………”等环境要素组成的,还没有概念。教师得向学生解释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致使导课进程拉长,教师被自己设计的问题束缚住了手脚。其次,本地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常山有一座国家地质公园,部分学生也知道公园内有中国第一枚“金钉子”,但学生对 “金钉子”的概念还是茫然不知,对公园内岩层中含有笔石化石知之甚少。这与教师的预设出现偏差,教学无法顺利推进。

录播之后,发现丰富的乡土地理资源的确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但选用的乡土地理资源太多,反而冲淡了本节内容的主题,使本节内容的主题淹没于众多的乡土地理资源之中。有些乡土地理资源与本节内容联系不大,放于课堂中播放,不仅有“堆砌”材料之嫌,且喧宾夺主,削弱了主题。

所以笔者修改了教学设计,为课堂中涉及到的乡土地理资源积极“瘦身”, 只留用常山国家地质公园黄泥塘园区(“金钉子”园区)这一素材,且将这一素材与本节主题相互融合,贯穿课堂始末。

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导课环节中,删掉“播放常山一中校园风光”这一环节。因为学生对于常山现在的自然地理环境诸如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丘陵地形”“树木四季常青”等气候、地形、植被各要素方面的特征早已知道,无需借助校园风光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是常山“金钉子”园区的视频,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使课堂立刻安静下来。这为教师后面设计问题做好了铺垫。其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其它与本节内容联系不大的乡土地理资源删除,围绕黄泥塘园区的“金钉子”——含有笔石化石的岩层,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分析当时的古地理环境,判断笔石生活的地质年代,从笔石的消失体会生物“优胜劣汰”的残酷事实。学生加深了对家乡古地理环境的认识的同时,也进行知识迁移,探究生物进化对环境变迁的影响,分析环境变迁导致的生物灭绝,领悟生物与环境息息相关的关系,逐步形成系统的地理思维和科学的地理素养。最后,课堂小结环节,投影黄泥塘园区今昔对比图,分析并描述“金钉子”园区景观差异,并联系实际分析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其它园区人类活动的印记,进而体会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老师评语

课堂实践作业

最新课堂实践作业

推荐课堂实践作业

热门课堂实践作业

热评课堂实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