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实践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三:教学反思截止日期 : 2016-12-20

作业要求 :

在阶段三,我们已经将《作业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并上传了课堂教学视频。请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实施的效果,按照模板完成教学反思的撰写。

作业要求

1.务必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反思,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提交的教学反思必须基于阶段三的教学效果和《作业二:教学设计》来完成;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作者 :教务管理员

作业三:教学反思

2016-11-17提交者:学员徐云华浏览(0 )


教学反思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学生做实验很投入,举例时也很踊跃。学的比较高兴,继续巩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举出的例子绝大多数是正确的,说明课题的设计思路是正确的,教学实践也是成功的。学生的表现欲望得到满足,才智得以发挥。 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我们认为“感性——归纳”环节控制在20分钟之内,“练习和举例”环节控制在20分钟之内比较适宜。

下面是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1、哪种反馈矫正方法好?

本节课学生做完课本p10习题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中的8个判断后,教师有一个收集信息和做出矫正的教学环节。课堂观察发现,教师共使用了以下5种方法。

1、教师以内容次序挨个提问学生,对每个学生的答案做出评价;

2、教师挨个提问学生,学生答案的对错让其他同学做出判断;

3、教师挨个提问学生并让其说出答案的理由后再让其他同学做出判断;

第一种方法学生参与程度最低,在老师忙于对学生答案评价矫正的时候,下面的同学会走神,有些同学采取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第二和第三种方法注意到吸引其他同学的参与,第3种方法还注意到答案后面的“为什么”即学生参与的深刻性问题,但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作用不够。

4、呈示一学生的全部答案,征询全班的意见,统计每个答案“同意”与“不同意”的人数。再从其中一派中指定一个同学阐述理由,本派同学补充纠正,另一派同学反驳,直至展开辩论。

这种方法学生反馈的信息比较全面。学生相互矫正,较好的调动了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学生活动完成后,先让学生自我反馈,同桌之间互对答案,互相订正。接着进行组内交流,要求组内统一答案,同学帮助,自我矫正。然后呈示一个小组的全部答案,让其他小组评判。

该反馈矫正方法是按层次设计的,学生在“同桌”“组内”“全班”的不同层次中多次进行反馈矫正。学生较好的发挥了主体的作用,教师可以更好的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活动,避免主宰者的角色。

从课堂的实施效果来看,第一、第二、第三种方法因为“以内容次序挨个提问学生”,习题28项判断内容最多时用去10分钟,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同时信息收集不全面,矫正过后,教师对全体学生的掌握情况心中仍不明晰,另外,解决问题的针对性较差,也常常因为纠正一个同学的某个错误耗费了很多时间,


但这个问题并不是普遍存在的,造成其他同学的时间浪费。

第四、第五种方法采用一次呈示全部答案的做法,避免了一题一题的纠缠,节约了时间。统计不同意见的人数,反馈的信息一目了然,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有一种集体荣誉感,参与的热情较高。特别是第五种方法,矫正的层次多,兵教兵的方法提高了矫正的针对性,反馈矫正的实效性较好。

       2、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把握每个教学环节设定的教学目的。

本节课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有一个交流实验报告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分析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找到这些变化的共同特征:生成了新物质。由此,在交流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时,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是否认真观察和记录了变化后的物质现象这个方面。但在最初的5节课上,由于我们没有紧扣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把学生纪录的每个方面都进行了订正,忙活了一大通,累得够呛,却发现并没有把学生关注的重点引导到比较变化前和变化后物质有什么不同这个方面,影响了学生对变化是否生成新物质的判

断。后来我们意识到,本来没有必要把学生纪录的各方面的现象都作详尽的评判,训练学生观察的全面性,纪录的准确性也不该是这节课的任务,却让这些偏离目标的活动侵占了课堂的宝贵时间。随后我们把教学步骤调整为:投影一位同学的实验报告做样子,让大家检查自己的实验报告,是否记录了反应后的物质的状况,没有记录的补充完整。

2)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时,起初我们直接问“变化中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见上述‘实验报告’第三栏)发现学生对此问题感到茫然。课后我们重新设计了问题,分层次这样问“物质发生变化后,变成了什么样子?变化后的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比较,有什么不同?仅是形状、大小、状态的变化还是变成其他的物质了?”从变化现象到不同现象的比较再到现象的本质这样有层次的提出问题,学生就会沿这个台阶一步一步的走上来。路子顺了,时间也就用的少了。

3)对学生活动的调控要及时和恰当。

本节课有一个学生举例环节,当教师选择一份例子较多的学案投影展示后,学生为了把自己更为新颖的例子展示给大家,积极请求发言。这让我们看到学生欢迎开放的学习环境,开放的学习环境能焕发课堂的生命力。要让课堂的生命永葆青春就需要教师的悉心呵护和精心调控。比如,当学生只围绕燃烧现象举例时,教师就询问大家,除了燃烧,还能举出另外的例子吗?当学生又围绕食物消化举了较多例子后,教师又向大家征询意见,“我们是否再想想咱们做过的化学实验?”正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艄公,一旦发现小船将要偏离航道就用篙轻轻点一下。我们也曾有做学生尾巴的教训,不自觉的绕进某个学生所提问题的圈子里出不来。

4)学生的思维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的。学生常把物质状态的变化看作是化学变化,一个重要原因,学生还没有物质三态变化的知识。所以当学生出现这种判断错误时,给学生适当讲解,补充这方面的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

对这节课的讨论让我们有一个较深的感触,教学设计中的好想法要落实到课堂里,就必须认真捉摸,反复调试课堂里的一招一式,学会随机应变,顺势而作。备课是对教科书的再创造,上课又是一轮再创造。把头脑里的设想变成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和转变为学生的科学素质,这些创造是最为现实最为深刻的。


老师评语

附件

课堂实践作业

最新课堂实践作业

推荐课堂实践作业

热门课堂实践作业

热评课堂实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