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实践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三:教学反思截止日期 : 2016-12-20

作业要求 :

在阶段三,我们已经将《作业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并上传了课堂教学视频。请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实施的效果,按照模板完成教学反思的撰写。

作业要求

1.务必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反思,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提交的教学反思必须基于阶段三的教学效果和《作业二:教学设计》来完成;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作者 :教务管理员

作业三:教学反思

2016-11-17提交者:学员晁柯浏览(0 )



一、教学主题



(一)选题



我选择的内容是高中生物学必修1(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三章第2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的活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本节实验课是在学生对细胞的结构、渗透作用已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来学习的。通过初中科学及高二之前实验的学习,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叶绿体,学生已基本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技能。本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细胞的结构、渗透作用)的应用和延伸,同时又为之后深入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开展探究性实验(如探究酶的专一性、探究PhH2O2酶的影响、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埋下伏笔,因此,这部分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实验原是验证性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一个结论,却丢弃了其中的推理和分析过程,造成学生按部就班,依样画葫芦,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将其改为探究性实验,探究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灵感来自于2010年的浙江高考题: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那么,这即将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的探究实验,其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如何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并根据所做的假设来进行实验设计,进一步修正方案,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进而拓展应用。改进后的本节实验课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发展探究能力的良好素材。期望通过实验,学生能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思考,掌握探究的思维方法,从而为完成后面各章节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根据课前对学生的访谈,我发现,滨江中学的学生对实验课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实验技术不够,比如临时装片的制作,数码显微镜的使用都很薄弱,对必修1的有关知识有所遗忘(请看视频)。因此,我设计了课前导学,让学生进行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回顾,并对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进行初步的思考。(这是课前导学案)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滨江中学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本实验中利用数码显微镜对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的观察,能理解并阐明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进行吸水、失水的原理,说出生物膜具有选择透性。



2)通过本实验的思考过程,能描述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演示纠错,能熟练进行临时装片的制作、运用引流法、操作数码显微镜及运用网络实验设备。



2)通过进行实验设计、过程分析、动手操作、结果分析等环节,提高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能力。



3)通过数码显微镜记录实验现象、交流展示成果,提高搜集处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摸索,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尝试设计实验、分析结果。



3.情感目标



1)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习,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形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严谨的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快乐。



2)运用渗透作用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STS思想,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3)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大胆提问和假设,具有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但在实验技能方面还相当欠缺的,学生对细胞内所发生的变化缺少直观的体验,因此,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



1.重点:熟练使用数码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进一步理解并阐明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由于高二学生受到知识结构及思维方法的限制,他们对生活现象缺少观察思考,尤其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思维还不够成熟,数码显微镜的操作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因而,我将其列为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



2.难点:熟练使用数码显微镜;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知识、能力、情感这三维目标呢?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将探究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回顾旧知识,规范操作、成果展示、生生互评、及时纠错、教师点评,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对于探究实验,一节课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设计了“课前导究——课堂深究——课外探究”的教学模式。



探究教学法:



1)课前导究:基础知识回顾一引导探究方案设计一 自主实验探究。 (2)课堂深究:小组总结交流一教师综合点评一教师引导实验探究
(3)课后探究:自主设计定性或定量探究方案一拓展实验探究。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码显微镜因为易用、可多人同时使用、可以保存图片、录像等功能给生物教学带来了很多高科技的元素,本节课充分利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发挥数码显微镜的作用,使教学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能力。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二、教学流程



以“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修正方案——结果分析,得出结论”为主线
,并辅以每个步骤的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我的课堂流程是:创设情境——自主合作——总结反馈,拓展延伸。





自主实验探究的成败通过视频展示进行交流 (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学生 自选),其他同学倾听,创造环境,教师记录并做好点评准备。学生在对各自小组                            实验结果的分析中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其语言表达的能力。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教师和同学要适时给予发言人及实验小组赞许的目光和掌声



1.创设情境:利用“412《晚间新闻》耐盐树种引进的新闻视频”导入新课,提出问题:绿化植物侧柏、经济作物洋葱是否适合盐碱地栽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创设情景,提出探索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推理。



2.自主合作:



1)作出假设:4%NaCl是否会引起洋葱内表皮细胞失水?鼓励学生大胆作出假设,指导学生,假设只是一种推测,要有证据验证,如何验证呢?



2)设计实验: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如何选材?如何选试剂?用什么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如何制作临时装片?回忆显微镜的操作。鼓励学生用流程图表示出实验步骤。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和创造性。



3)修正方案



4)进行实验:分组,每小组内分工合作,可以有实验操作员、数据记录员,培养合作能力、实验技能。注意事项,操作步骤讲解,如临时装片制作:滴——取——展——盖——检低倍镜。实验数据处理和记录(视频采集、截图)

  学生在本环节按实验方案进行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相互协作。教师在行进中查看学生实验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做适当提示,并了解各小组实验的探究进度。学生体验实验过程,培养自身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分析实验数据,汇总实验结果的创造性思维与运算能力。教师参与到小组实验结论的讨论中去,及时了解各小组情况,确认差异,及时纠正错误,激励参与,注重过程评价。



5)结果分析,得出结论:你看不是到什么现象?如何记录的?遇到哪些异常情况,你是怎么分析和解决的?有同学可能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测试剂瓶中的溶液可能不是4%NaCl溶液。



6)展示交流:请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与预期对比,绘制图表,提高表达能力、交流能力。



7)深入研究:如果更换材料,会有什么现象?如果更换溶液,如硝酸钾、尿素、氯化钠、氯化钾、醋酸等溶液,会有什么现象?



.应用:解释卖黄瓜的洒水,种黄瓜的怕烧苗。









三、教学创新



我的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材料新。首先,利用洋葱外表皮做实验,撕取时容易厚薄不均。有的太厚,带有叶肉细胞,往往多层细胞重叠,在显微镜下看不起清;有的太薄,撕取的表皮细胞被破坏,看到的紫色液泡的细胞较少。其次,撕取的表皮易卷曲,不易展平。再次,洋葱只有外面两三层有紫色,里面的都无法利用,浪费太大。



我选择洋葱内表皮做为实验材料。首先,经过实验证明,处理过的洋葱内表皮会呈现紫色,因为内表皮具有花色素糖苷,在光照下就会变成紫色,(如图所示)因此,我提前四天进行光照处理,后来,发现洋葱容易变干,因此,在光照的同时进行保鲜膜遮盖,进行保湿处理。其他有颜色的材料都尝试过,没有洋葱内表皮效果好。其次,洋葱内表皮极易撕取,不会卷曲,且为单层细胞,制作临时装片成功率100%。再次,洋葱从里到外的内表皮都可以实验用,所以一个班的实验用1/4个洋葱就够了,成本极低。



也可以用水绵做材料,水绵含叶绿体较多,其原生质体的颜色与背景颜色相差较大,便于观察;制作临时装片时,可一次性成功,节省了时间。





2.溶液新。30%蔗糖浓度高,容易黏在载物台、桌面上,难以清理。引流操作时流动慢。氯化钠浓度很低就可引起质壁分离,现象明显,节约成本,且载物台、载玻片等易于清理。





3.方法新。引流法的弊端:1.边缘细胞质壁分离5分钟后,内侧细胞依然未发生质壁分离。所以,观察时,可以选取边缘细胞。2.直接载物台上进行引流操作,虽然可以锁定目标,同一个细胞做前后对照,但是,容易污染镜头,操作技术含量高。所以,低倍镜下引流操作,一次不要滴太多的溶液。



同时制作12两块临时装片,分别撕取同一区域、大小相近的洋葱内表皮细胞,分别置于清水、氯化钠溶液中,制成12号临时装片。优点:洋葱表皮细胞完全浸润在所加溶液中,大大缩短了实验所用的时间,不采取前后对照,采取相互对照。省时、省力、实验效果好。





4.教法新。实验课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精神,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所以教会学生思考比什么都重要。





5.教学设备新。数码显微镜使微观可视化,更形象、直观、效果好。数码显微镜的优势:可以回放、录像、连续拍照、测量。教师端可以控制学生,共享图片,学生好的实验结果可以演示给全班同学看,学生享受分享和成功的喜悦。成功的实验图像、录像可以永久保存。(请看图片)



6.实验效果好,且很容易成功。





自我评价:



1.上述改进,有利于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培养,通过探究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2.上述小改进,可以帮助学生一次性成功地完成此实验,并且可直接观察到发生渗透作用的细胞的结构变化;



3.此小改进可以缩短实验操作时间,有利于教师合理、充分的安排教学内容;



老师评语

附件

课堂实践作业

最新课堂实践作业

推荐课堂实践作业

热门课堂实践作业

热评课堂实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