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实践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三:教学反思截止日期 : 2016-12-20

作业要求 :

在阶段三,我们已经将《作业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并上传了课堂教学视频。请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实施的效果,按照模板完成教学反思的撰写。

作业要求

1.务必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反思,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提交的教学反思必须基于阶段三的教学效果和《作业二:教学设计》来完成;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作者 :教务管理员

作业三:教学反思

2016-11-17提交者:学员周雨浏览(0 )【推荐】

教学反思模板

课题: 记承天寺夜游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八年级

课时: 1

提供者:周雨

单位: 嵊州市爱德外国语学校

一、反思教学内容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八十五字。然而这区区八十多字不仅记录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的空明月色,更记录了苏轼刹那间涌起的微妙曲折的动人情感:解衣欲睡之时,月色如老友不邀而至,叩响了苏轼的心扉,那份快乐强烈得难以自抑,于是他率性而为“欣然起行”;在“念无与为乐者”的思量、沉吟和瞬时搜寻后,他“遂”兴致勃勃地“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一个“亦”字道出了知己间心有灵犀的至巧至妙的欣喜;二人“相与步于中庭”开启了那夜悠闲、静谧、不可多言的月下神游,从而诞生了千古写月名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以及“沉醉美景”后“恍然大悟”的发现的欣喜与审美快感。

至于文末的两问一答,既让我们看到了苏轼那坦然真诚的自得与自赏,更让我们顿悟:这摇曳多姿的“乐”源自于作者那颗处逆境而不悲忧、化苦难为诗意的“闲人”之心——这“闲”不止是不得签书公事的“清闲”,亦不止是超然于现实生活的“悠闲”,而是清空了世俗名利与个人得失的“宁静”“空灵”与“真淳”,是超越了生死的心灵的“大自由”、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在课外推荐阅读时已推荐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前面也已经对苏轼有了一定的介绍,在《核舟记》中已经品读过苏轼泛游长江时自得其乐的心境。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苏轼超然旷达的处事态度进行更深一层的体悟。

二、反思教学过程

本课设计从名家对文章的评价切入,立足学生的阅读初感,以“读背、欣赏”的活动,还原文本中蕴含的美妙情思,走进作者细腻丰富的心灵,感悟苏轼从容面对人生的审美态度。

课堂上在读出韵味和品读夜游兴致合在了一起,通过多种角度地朗读活动,以“读出文言的味道”“读出月夜的宁静”“读出夜游的兴致”“读出情感的波澜”层层推进。

在背课文前,组织对文章脉络的分析。理解“记叙+描写+抒情”“起承转合”的文章格局。

最后赏的部分,请同学发现文章一点之美,重点引导关注写月色的句子和抒情的句子,着重引导评价“闲人”两字背后作者“自得”“自嘲”、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等微妙的情感,分析记叙过程中情感的起伏波澜。

三、反思教学效果

通过多种角度多种方式读,层层递进,学生读出了文章蕴涵的意味;

通过先分析层次,再背诵记忆的方式,学生能当堂背诵这篇短文;

通过学生现场对文章的品析和教室的小结、点拨,学生进一步发现了文章语言、结构等方面的妙处,领略了苏轼旷达的人生境界。

四、教学改进措施

在教学设计和最终教学视频上传之间又做了部分修改,将教学内容整合在“读背、欣赏两大活动里面,提供了更多学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老师适时点拨评价,事半功倍了。

在时间把握和控制上则更需要进一步进行调控。

 

老师评语

课堂实践作业

最新课堂实践作业

推荐课堂实践作业

热门课堂实践作业

热评课堂实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