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作业二:教学设计截止时间:2016-11-06
  2. 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

    1.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设计,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 围绕“应用信息技术突破学科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设计主题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要要求完成,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注意】此教学设计完成后,必须实践于学校课堂教学,教学过程务必请同伴帮忙录制(借助手机、DV录制10—40分钟)完成阶段3“课堂教学视频”上传,以及后期阶段4“作业三:教学反思”的提交任务

  3. 发布者:教务管理员

作业二:教学设计

姚孟军 已推荐!

提交者:胡柳青     所属单位:桐庐县分水初中教育集团     提交时间:2016-10-21    浏览数:2     

 

小问题,大作为

教学目标:本节课针对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而设计,针对是中等偏上的学生。知识内容包含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不等式等相关知识,所应用数学思想有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建模思想。教学时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逐步提升,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思维。强调了一个解题步骤:解题时要独立思考,要学会交流,更要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教学难点: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数学画板演示,从而引导学生得到点动成线这一基本思路。

教学重点:一题多解与多解归一的思考路径的寻找,怎样解题——数学解题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引出问题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度过这美妙的45分钟。问同学们一个小问题:喜欢做数学题吗?

(喜欢的是逗老师开心的,你们肯定会想数学作业又多,题目又难,烦都烦死了,还说什么喜欢。其实数学解题也会很有趣,尤其当你历经千辛万苦,豁然开朗时,是不是感觉很爽,很有成就感。我们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做数学题会让你越来越聪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一个小小的数学题,看看你能不能变得更聪明起来。)我们知道直角坐标系将平面分成四个象限,第1234象限,++-+--+-板书:坐标系)

问题1先做个小游戏:判断下列各点分别在哪个象限?(第一象限举1个手指,第二个象限举2个指头,看谁反映最快,先举个例子:(-3-2))

12)第一;(,第三;(-1.52015,第二;(100-2), ()第四。

问题2你认为解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点的横纵坐标符号。(100m,m0,第一象限,m=0x轴上,m0,第四象限。分成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问题3下面,老师再给你一个点,你肯定不知道它在哪个象限?为什么不知道?

板书:M变——点动m变化,M也变化,它怎么就确定,关键是确定横纵坐标的符号。

计算下m取什么值时,横坐标是正的,横坐标是负的,纵坐标是正的,纵坐标是负的。

 (板书:横,-+,纵,-+

问题4现在,老师再增加一些条件,你能否判断点P所在象限?(思考下,做在学案上)

1)当m=2时,点P在第几象限?(-31)第二象限

2m1000时,点P在第几象限?(-+第二象限

3)当m2时,P在第几象限?(不能确定,因为不能判断横纵坐标的正负。)

((1)确定了m的值;(2)(3)确定了m的范围;反过来,4当点P在第二象限时,你能得出m的取值范围吗?  也就是说P在第二象限时,4P确定象限时,m的取值范围也能确定。)

问题5现在老师把题目再变化一下,这就是今天的终极任务,一个中考模拟题。(出示题目)

试题呈现:2014•萧山区模拟)已知点P1-2mm-1),则不论m取什么值,该P点必不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二: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不要急于做题,先仔细阅读题目,然后考虑如何入手,老师还有要求:先独立解答,做在学案上,做好了反思下自己的答案对不对,解法可不可以改进;然后和四周的同学,前后左右都交流下,看看他的解法和你的一样吗,讨论下谁的解法更好些,最后看看解法还能不能改进,还有没有别的解决方法。

(不等式组处理:如果象限确定,则m的范围确定,刚才的问题中,P在第二象限时,我们求出m的>1,那么点P在第一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时,你能不能求出m范围?试试看,无解,表示什么意思,不可能经过。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各象限点横纵坐标的符号规律,列出不等式组,然后根据不等式组有无解,进行判断.

分类讨论处理:刚才的问题中,如果M的范围确定,点的象限就确定,因为m是全体实数,范围太大,不能确定横纵坐标的符号,那么能不能利用m不同的取值范围进行分类。比如取m,你能求出这个时候在哪个象限。第四象限,为什么取分类的关键是能确定横纵坐标的正负。现来看m, 点会在哪个象限?板演m+-,第四象限;1m-+第二象限;m1 --第三象限,因为没有牵涉到坐标轴上点的判断,所以我们将坐标轴上的点排除,所以不取等号。

特殊值处理:M确定,则象限确定,既然是选择题,可不可以用几个特殊的m代入求解?有没有用特殊值代入的,取了几个m3个,有没有4个的,有没有5个,有没有取了好多好多个,最后还是没有做出来的?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做不出来。不要急于取特殊值,没有,老师提个要求:只能取三个点,就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然后你不用计算验证,老师帮你验证。)

板书3M变,增加:分类讨论、不等式组,特殊值代入——点动

问题6比较这三个方法,你更喜欢哪一个。(总结这三个方法是紧密连在一起的,解不等式组是从结论出发,利用象限特征逆向求解;分类讨论,是从条件出发,利用m的取值不同顺向求解,注意使横纵坐标为O的值;特殊值法是利用选择题的特点,知道分类讨论,特殊值的选择就会更加有效。)PPT演示三种解法。

解法1假设点P在某一象限,然后利用该象限内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列出不等组,由此求解.若P在第一象限,则 ,解得,不等式组无解,所以P点不存在.若P在第二象限,则 ,解得,不等式组解为m1,所以P点存在.若P在第三象限,则 ,解得,不等式组解为,所以P点存在.若P在第四象限,则 ,解得,不等式组解为所以P点存在.综上所述,所以P点必不在第一象限.故选A

解法2m时,1-2m0m-10,点P在第四象限;当m1时,1-2m0m-10,点P在第三象限;当m1时,1-2m0m-10,点P在第二象限;所以P点必不在第一象限.故选A

解法3m=-2,代入可得1-2m=5m-1=-3,点P5-3)在第四象限;

m=08,代入可得1-2m=-06m-1=-02,点P-06-02)在第三象限;

m=2,代入可得1-2m=-3m-1=1,点P-31)在第二象限;

所以P点必不在第一象限.故选A

三、解后反思,深化主题

问题解决了,是不是还有别的事情可以做呢?

问题7刚才我们是运用数的知识来解决的,现在看能不能利用形来解决这个问题。老师把刚才取的三个点表示在坐标系中。我们知道m变化了,横坐标、纵坐标随着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点坐标发生变化,那么现在我们来考虑下,横纵坐标是如何随m变化的?

板书 M变—横坐标1-2m、纵坐标m-1——点动

观察点B,若m增大,则横坐标减少,纵坐标增大,则点P向左上方移动;若m减小,则横坐标增大,纵坐标减小,点P向右下方移动,所以它肯定不会跑到第一象限。老师可以用一个+利用增减性与坐标的平移来解决问题。有点意思了吧? 你能求解了吗?

板书:m增大,1-2m减小,m-1增大;图形上表示左上;

m减小,1-2m增大,m-1减小;图形上表示右下;

m增大11-2m减小2m-1增大1;图形上表示;

解法4m=1代入可得1-2m=-1m-1=0,所以P-10)在x轴的负半轴,若m增大,则横坐标减少,纵坐标增大,则点P向左上方移动;若m减小,则横坐标增大,纵坐标减小,点P向右下方移动(如图4),P点只会经过第二、第三、第四象限,所以P点必不在第一象限.故选A

问题8我们继续研究下去,如果M增加1个单位,横坐标增加多少个单位,横坐标减少多少个单位?(M增加1个单位,纵坐标增加1个单位,横坐标减少2个单位。)

演示,变中也有不变,这些点是沿着同一个方向移动,

请同学们思考,若m发生变化,点在移动,你觉得这些点会组成什么样的图形吗?(是直线

问题9现在,你能求出这条直线吗,y= ,看一次项系数,表示了横坐标变化2个单位,纵坐标变化1个单位,-表示一个增加,另一个减少,很奇妙吧。

你能证明第三个点在直线上吗?你能证明所有这些点都在直线上吗?(看时间,学生口答)

我们利用形是一条直线得出YX一次函数,求出了yx的函数关系式。

问题10回到题目,继续研究下去,因为xm变化,X=1-2Mym变化,Y=M-1,现在你能不能通过这两个等式直接得到yx的关系吗?

 

解法5因为P点的横坐标x=1-2m,纵坐标y=m-1,消去m可得P的纵坐标y关于横坐标x的函数关系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作出函数图象(如图6),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所以P点必不在第一象限.故选A

板书 M变—横坐标1-2m、纵坐标m-1——点动——直线

完美了吗?这么多的点,实际上是形成了一条线。

现在,你更喜欢哪种解法,消元代入很简洁、平移也不错、特殊值也很简单。

四、课后总结,及时内化

我们从条件与结论入手,从数到形,又从形到数,对这一个小问题进行解答,其实,题目的解答方法还有许多,也还可以优化,小问题也有大文章,这就留待同学们课后去思考。

我想总结的是:这一节课主要复习了一些数学知识:坐标、函数、不等式,学习了一些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建模思想,强调了一个解题步骤:解题时要独立思考,要学会交流,更要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的大数学波利亚是怎样理解解题的,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怎样解题介绍)

作业布置:例题从点到线,练习从线到点,试着解决这个问题。最后送各位同学一句话。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