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实践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二:教学设计截止日期 : 2016-11-06

作业要求 :

作业要求:

1.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设计,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 围绕“应用信息技术突破学科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设计主题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要要求完成,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注意】此教学设计完成后,必须实践于学校课堂教学,教学过程务必请同伴帮忙录制(借助手机、DV录制10—40分钟)完成阶段3“课堂教学视频”上传,以及后期阶段4“作业三:教学反思”的提交任务

作者 :教务管理员

作业二:教学设计

2016-10-20发布者:专家教务管理员浏览(2 )

教学设计: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题目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级学科

高一地理

课型

信息技术与

学科整合课

授课教师

范淑莲

工作单位

浙江省磐安中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聚落的概念、分类。

2.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3.了解影响聚落分布的综合因素。

4.训练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阅读、分析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形与聚落分布的影响”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从图文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

2.通过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的探讨,培养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逐步提高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

3.在案例学习中,大胆表达、交流个人的见解,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体验成功乐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理念,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关键

重点是不同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发展、发展的影响。

难点是学习地形对聚落的影响活动案例的剖析以及案例分析方法的训练,,获得分析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把这些知识、思路、方法迁移到其他因素对聚落的影响之中,实现及一反三,提升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发,比较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归纳法,综合法,多媒体手段。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多媒体教室

软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问题情境设计了解聚落的概念及分类,结合生活实际比较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与联系。总结学习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通过四个案例探究说明地形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突出因素,其对聚落的形态、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课堂概括小结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影响的聚落分布特点。学以致用环节总结说明不同地形区聚落分布的特点及主导因素。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一、引课:谷歌地球看家乡的图片引入:google earth看磐中,google earth看磐安县城,google earth看华北平原,思考这些村落或者城镇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二、新课教学

阅读课本88页内容,学习思考下列问题:聚落的概念及分类;2.结合生活实际比较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与联系。

思考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

案例探究

一:半坡村落(学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半坡村落景观图合作探究)(1)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上?(2)选择这样的地形为先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学生活动:看图,在ABCD四处,你希望在哪里建造你的家园,为什么?

总结:地形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突出因素,其对聚落的形态、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阅读课本89活动内容,探究分析两种聚落类型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1.二:结合中国地形图并阅读课本88"丽江古城"材料开展讨论丽江地形有什么特征?(丽江分布在坝子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为什么丽江古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纬度低,西、北面的高山抵御秋冬西北风入侵,使其冬无严寒。古城坐落在云贵高原上,地势较高,温度较低,使得夏无酷暑。

3.丽江如果城区继续扩大,将会向哪个方向扩展?(东南。说明地形影响到聚落的发展)

三:阅读课本89页“塔里木盆地的绿洲”材料,合作讨论:1.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山前、盆地边缘。流水冲积作用

2.山前冲积扇、洪积扇为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较好。3.城镇空间分布形态?与地形地貌有什么关系?与交通有什么关系?(分布在绿洲上,沿交通线分布。

四:欣赏景观图,阅读材料,探究问题:作者文中描述的“千脚落地式”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根据当地环境推测,此地较大村落的平面形态多呈什么形态?(材料中的峡谷是指怒江沿岸,位于我国西南的横断山区,山区地势不平,为建造房屋,只能在斜坡上打桩。为获得更多的水源,更好地利用水运交通,该地房屋多沿河建设,故较大村落应该呈带状分布。

列表概括小结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影响的聚落分布特点。

 

学以致用:通过四个活动检测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小结。

 

用形象直观的家乡谷歌地球地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城乡差别说明聚落的概念、形象,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思维能力。

 

 

 

 

 

 

 

 

 

 

 

 

图文结合,用实例说明我国古代村落分布的科学性,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总结、比较提取有用的知识。

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思考,用逻辑推理法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

 

 

 

 

 

 

 

 

 

 

 

 

 

 

 

 

 

补充有关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用图示、资料、问题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巩固、活化知识。

 

对课堂学习做总结,梳理知识,厘清思路,突出学习的重难点。

2分钟

 

 

 

 

 

6分钟

 

 

 

3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4分钟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的概念、分类

                  自然因素

2.影响聚落的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3.地形对聚落的分布、规模、发展的影响

4.不同地形区聚落分布的特点及主导因素

老师评语

课堂实践作业

最新课堂实践作业

推荐课堂实践作业

热门课堂实践作业

热评课堂实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