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作业二:教学设计截止时间:2016-11-06
  2. 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

    1.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设计,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 围绕“应用信息技术突破学科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设计主题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要要求完成,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注意】此教学设计完成后,必须实践于学校课堂教学,教学过程务必请同伴帮忙录制(借助手机、DV录制10—40分钟)完成阶段3“课堂教学视频”上传,以及后期阶段4“作业三:教学反思”的提交任务

  3. 发布者:教务管理员

作业二:教学设计

提交者:袁倩倩     所属单位:奉化市尚田中学     提交时间:2016-10-21    浏览数:2     

题目

走一步,再走一步》

级学科

七年级

课型

信息技术与

学科整合课

授课教师

袁倩倩

工作单位

奉化市尚田中学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掌握“酷热、厌倦”等词语;准确复述课文内容,把握记叙文六要素。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感受、掌握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方法,掌握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

3、画出并探讨重点词句的深刻内涵,把我本文的思想感情,提升思想认识。

教学重难点

关键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细节和心理描写,掌握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

2、把我本文的思想感情,提升思想认识。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法、诵读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加强朗读,在脑海中再现文中所写情景,“体验”作者当时脱险的过程和感受,最终从文中得到启发。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复述发、讨论法、诵读法等,渐渐领会作者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电脑、投影仪

软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标提出“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在作品感悟时,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必要“润物无声”地渗透其间,另外,学生也能更好的体会作者细腻的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学时,让学生在根据记叙文六要素复述课文后,通过默读用圈画的方式画出人物心理,感受作者细腻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从而掌握文章的主旨,懂得如何积极克服困难,使自己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一、导入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住在贫困山区的孩子在离家30多里的镇上上学,山里没有通车,在别人看来,每日一次的回家成了难题,但每次返校,他不但不抱怨反而很愉快,他说他的诀窍就是:每段路都以一座山头为目标,每走过一座山头就觉得离家又近了一步,于是再寻找下一个目标。这样,翻过三十几个山头,家也就在眼前了。美国作家莫顿·亨特也有类似的经历,且这一经历影响了他一生,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1、检查预习情况,抢答:

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3故事中包括“我”在内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几个叫什么

这是一篇记叙文,篇幅比较长,我们用“默读”的方法来阅读。默读就是要求带着一定目的,不出声、非常快速地阅读。它是我们今后学习中用到的

 

主要读书方法。  要求:用眼睛看书,不能用手指文章,也不能中嘴里小声叨念;因为“出声”就影响阅读速度,“手指”同样影响眼睛的扫视速度。

2、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复述课文。

56年前7月的一个热的日子,在费城,我和五个小伙伴因为厌倦了玩弹子游戏以及用透镜在干树叶上烧洞的游戏,想找些好玩的游戏,于是决定去爬悬崖。另外五个小朋友都爬到了崖顶并且从崖顶绕道回家了,而我体弱多病又胆小,爬到一半的时候不敢再往上爬,也下不来困在悬崖上后来,杰利把我的爸爸找来,在爸爸的鼓励和引导下,我一步步爬下了悬崖从这件事中我学到了一些人生哲理

二、细读课文,品味人物心理

1、亨特经历了这次冒险事件,是爸爸救他下了悬崖,那在爸爸出现之前,他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我们先来看看1-17段,请大家圈画出能表现亨特心理的词或句。

     胆怯,恐惧,害怕,否定自己,不相信自己。

总结:一个人物的心理,可以通过心理描写、直接描写的语句,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甚至是文章的标点也能表现人物的心理。

2、接下来我们用刚刚的方法,来找找爸爸出现后,我的心理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我们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圈画出关键的词句,并试着画我的心路变化图。

     毫无信心---信心萌发---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三、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爸爸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呢?

2、爸爸为什么让我先“迈一小步”?

3、爸爸为什么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

4、这次的经历让亨特懂得了什么呢?

5、这里的“一小步”与脱险时的“一小步”有什么不同?

是啊,爸爸教会我下悬崖的经验不单单让我摆脱了当时的困境,甚至影响了我的一生。我们来看下面这段资料,这是本文的一个前传:

 19451月,正是二战期间。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他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能够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四、联系生活,给生活启示

    生活中,常常有人遇事因胆怯而畏缩不前,就像文中的“我”那样。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是怎样克服的?文中爸爸帮“我”脱险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五、总结全文
    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别忘了,还要把你的这些感受传给那些正在遭遇困难的人们。

 

 

 

 

 

通过小故事,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激发探究课文内容的欲望。

 

 

 

 

 

 

 

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抢答、复述的方式,感知课文,走进人物形象

 

 

 

 

 

 

 

 

 

 

 

 

 

 

学会默读时,用圈点的方式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喜欢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

 

 

 

 

 

 

 

 

抓住文中的关键内容,精心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达到目标的热情和信心。

 

 

 

 

 

 

 

 

 

 

 

 

 

 

 

 

由课文的主旨拓展到生活,在学生探究、思考的前提下,得出“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哲理具有普遍意义。

 

 

 

 

 

 

 

 

2分钟

 

 

 

 

 

 

 

 

8分钟

 

 

 

 

 

 

 

 

 

 

 

 

 

 

 

 

 

 

 

 

17分钟

 

 

 

 

 

 

 

 

 

 

 

8分钟

 

 

 

 

 

 

 

 

 

 

 

 

 

 

 

 

 

 

 

 

10分钟

 

 

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冒险、遇险                              脱险

胆怯、恐惧----------毫无信心----信心萌发----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