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作业二:教学设计截止时间:2016-11-06
  2. 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

    1.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设计,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 围绕“应用信息技术突破学科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设计主题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要要求完成,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注意】此教学设计完成后,必须实践于学校课堂教学,教学过程务必请同伴帮忙录制(借助手机、DV录制10—40分钟)完成阶段3“课堂教学视频”上传,以及后期阶段4“作业三:教学反思”的提交任务

  3. 发布者:教务管理员

作业二:教学设计

提交者:童汝红     所属单位:开化县第一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2016-10-25    浏览数:2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课文。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画的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二、猜一猜,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1)多媒体显示优美的山水图画,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掌握字音、节奏。 

  2)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3)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  

四、抢答环节,巩固字词

五、赏析写景,体验感情  

    1.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作者写景的特点。  

提示从以下几方面赏析:描绘的景物;优美的意境;点睛之词;  

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 

    明确: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 

教师根据学生讲解归纳成板书: 

意境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俯视与仰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四时俱备”用平远和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以上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或写,或画,或说,或唱,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2.“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3.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实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学生分析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结合背景拓展延伸

出示谢灵运的诗歌

“祁祁伤豳歌”的“豳歌”,指《诗经·豳风·七月》一篇,诗中有“采蘩祁祁”等描写春景之句。“伤豳歌”,按照《毛诗序》《诗谱》等传统的解释,《七月》是周公在遭受流言、出居东都以避谗害时作的,谢灵运用此典故,带有暗喻的意思。“萋萋感楚吟”的“楚吟”,指《楚辞·招隐士》一篇,其中有“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所谓“感楚吟”,是说有感于隐士的生活。这两句回复到第一层的内容,但并非单纯的重复,而是表示要从困窘的处境中摆脱出来,决心走隐居的道路。接着“索居”、“离群”两句,写隐居生活令人难以接受的一面,意思是:离群索居的生活,使人容易感到岁月漫长,枯索无味,难以安心。这两句从诗意上说,是指一般人的想法,并非说自己。但在潜在心理上,这种被否定的想法,也隐约透露了他自己的某种疑虑。谢灵运出身华胄,为世人所重,且骄纵自负,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对于他确非易事。但不管怎祥,他归隐的决心已下。全诗结束两句说:“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无闷”语出《周易·乾卦》,意谓大德之人,避世而无所烦忧。这两句意思是:坚持节操岂止古人能够做到,《周易》所谓“遁世无闷”在今人身上同样可以得到征验!这样,诗的情绪便从进退维谷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以高亢的声调收结全篇。也就在这大约半年之后,谢灵运终于称疾辞职,归隐到始宁的祖居。

    五、能力训练 

同学们根据这些写景特点,美丽的风景勾起了我们无限的暇思自己动手写一段自己感受最深的自然景物。教师可以出示图片提示 

让我们拿起笔,书写心中流淌而过的乐曲 

附件

  •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doc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