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实践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二:教学设计截止日期 : 2016-11-14

作业要求 :

作业要求:

1.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设计,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 围绕“应用信息技术突破学科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设计主题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要要求完成,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注意】此教学设计完成后,必须实践于学校课堂教学,教学过程务必请同伴帮忙录制(借助手机、DV录制10—40分钟)完成阶段3“课堂教学视频”上传,以及后期阶段4“作业三:教学反思”的提交任务

作者 :教务管理员

作业二:教学设计

2016-10-20发布者:专家教务管理员浏览(0 )

题目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

级学科

高一

课型

信息技术与

学科整合课

授课教师

潘道敏

工作单位

台州是洪家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能够列举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地图、历史图片和文物实物照片来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和事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发展演变的历程。

2)通过阅读材料,使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体会古代手工业领先于世界的自豪感,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关键

1.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小组合作法

3、讨论法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电脑,多媒体

软件:ppt

教学设计思路

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以学生乐见的电视剧的各种部门的工作为支撑点进行情景创设,学生在情景中学生既可以感到新鲜有趣又能很好的学习课文的内容。又可以将课文的内容窜成一串,课文的讲解分成4个部分。即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古代手工业的特征。分别从场务、编剧、道具、导演等四个场景进行创设。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导入:黄梅戏《天仙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带发间。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天仙配》中的这段戏词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的什么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手工业形态为家庭手工业,除此以外还有田庄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

讲授新课:

其实董永是实有其人的。历代史料中记录了多个名叫董永的人。例如在唐代,《新唐书·孝友传》记载河间有一个孝子董永,曾受到朝廷表彰。某影视公司要翻拍《天仙配》,为了贴近历史史实,避免错误,特聘请我们在座的师生为该剧的历史顾问。

情境创设1:(场务)由于本剧涉及大量的纺织场景,需要全面了解纺织业的情况。希望历史顾问链接下列资料,并做简要介绍。

原始社会           1)黄道婆,棉纺织

商周               2)手工工场出现

西汉               3)棉花种植推广到闽粤

唐朝               4)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宋朝               5)麻、葛、丝等衣料

元朝               6)素纱褝衣、丝绸之路

明清               7)出现负责指导蚕桑生产专职官员

分析:(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甲骨文中出现与丝织有关的文字

2)汉代纺织业:

1972年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的此款素纱褝衣,总重量才49,纱的经丝、纬丝纤细,其投影宽度仅0.08厘米。古诗形容为“轻纱薄如空”。——说明汉代纺织技术发达

②古罗马普林尼:“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中国的丝织品通过    远销到     。中国因此被称之为      

3)明代纺织业:“明中后期,在著名的纺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 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思考: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中后期纺织业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新变化,标志着什么?

新变化: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的出现。  标志: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情境创设2:(编剧)下面是本剧一小段剧本。希望历史顾问审核有无错误,并作简要说明。

西汉武帝时,董永在雇主傅员外家冶金作坊做长工(董永因卖身葬父到傅员外家)。由于傅氏宗祠需增添一个大铜鼎,傅员外要求董永赶制。因此,董永加班加点,他不断在冶炼炉中加煤,提高炉温;用水排鼓风,加快了冶炼的速度;用灌钢法终于冶炼出了傅员外所需要的青铜鼎。(学生回答,教师简要分析)

分析:(1)冶铁业:现在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    时期遗物,战国时期有炼钢和    工艺。西汉时开始用      做燃料,供风形式由人力鼓风到      鼓风,再到     鼓风。南北朝时期出现了    法,北宋已经用    作燃料。

2)冶铜业:青铜器最早出现在          时期,夏商周被称之为青铜时代。青铜器大多为       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3)冶金业变化趋势:

材质:青铜—铁;燃料:木炭—煤;供风:自然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鼓风—水排鼓风

情境创设3:(道具)以下陶瓷(仿品),是“傅员外”家重要摆设,希望历史顾问按照出现是时间顺序排列,并作简要说明。

(学生排序,教师总结)

行业

朝代

成就

 

陶瓷业

新时期时代

彩陶  蛋壳黑陶

商中期到东汉

陶到瓷的过渡阶段     原始青瓷

唐代

唐三彩(陶);制瓷成独立生产部门   南青北白   釉下彩绘

宋代

五大名窑

元代

成熟青花瓷

明清

粉彩瓷

情境创设4:(导演)为了从宏观的角度更好的把握本剧,希望历史顾问给个总结报告,阐述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总体特征。


官府纺织作坊             民间冶金作坊           家庭纺织

1)从材料一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一: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材料二:在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种类较少,只有石器、骨角器、陶器、纺织、酿酒、编织部门;奴隶社会增加了冶铜业,封建社会又增加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明清时代的某些手工业部门,如制瓷、制糖、矿冶、井盐等行业的部分手工工场中,都已具有相当细密的劳动分工。

2 从材料二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二: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材料三:春秋冶铁业以木炭为燃料,皮囊鼓风冶铁;西汉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东汉发明了水力鼓风——水排提高炉温;北宋用焦炭为燃料。

3)从材料三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三: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材料四:《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业,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4)从材料四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四: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进步。

材料五:中国青铜工艺精湛,冶铁和炼钢技术长期保持世界领先,青花瓷、珐琅彩精妙绝伦,令世人赞叹,古代西方一直把中国称为塞里丝,就是丝国的意思。 

5)从材料五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五: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

拓展问题:剧组需要仿制下面物品,请历史顾问给出该物品的朝代,并猜猜其拍卖价格。

(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 :中国嘉德2006年春季拍卖会,拍卖价:528万)

总结,作业

以脍炙人口的天仙配的歌曲作为导入可以成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入课堂状态又可以讲解手工业的形态一举两得

 

 

 

 

 

 

 

 

 

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以学生乐见的电视剧的各种部门的工作为支撑点进行情景创设,学生在情景中学生既可以感到新鲜有趣又能很好的学习课文的内容。又可以将课文的内容窜成一串,课文的讲解分成4个部分。即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古代手工业的特征。分别从场务、编剧、道具、导演等四个场景进行创设。

2-3分钟

 

 

 

 

 

 

 

 

 

 

 

 

 

 

 

 

 

 

大概35-40分钟

 

 

 

 

 

 

 

 

 

 

 

 

 

 

 

 

 

 

 

 

 

 

 

 

 

 

 

 

 

 

 

 

 

 

 

 

 

 

 

 

 

 

 

 

 

 

 

 

 

 

 

 

 

 

 

 

 

 

 

 

 

 

 

 

 

 

 

 

 

 

 

 

 

 

 

 

2-3分钟

板书设计

一.手工业形态:

                     纺织业

二.手工业发展表现   冶金业

                     陶瓷业

三.手工业特征:

 

老师评语

附件

  • 潘道敏教学设计.doc下载

课堂实践作业

最新课堂实践作业

推荐课堂实践作业

热门课堂实践作业

热评课堂实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