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实践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二:教学设计截止日期 : 2016-11-14

作业要求 :

作业要求:

1.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设计,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 围绕“应用信息技术突破学科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设计主题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要要求完成,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注意】此教学设计完成后,必须实践于学校课堂教学,教学过程务必请同伴帮忙录制(借助手机、DV录制10—40分钟)完成阶段3“课堂教学视频”上传,以及后期阶段4“作业三:教学反思”的提交任务

作者 :教务管理员

作业二:教学设计

2016-10-20发布者:专家教务管理员浏览(3 )

题目

地球的结构

级学科

高一

课型

信息技术与

学科整合课

授课教师

宫香泉

工作单位

云和中学

教学目标

基本要求:

1.了解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圈层结构。

2.了解地球各圈层的特点和划分依据。

教学重难点

关键

本节课是必修I 第一单元第四节,它的学习对象回到了地球的本身,是第一单元《地球的宇宙环境》的逻辑终点,同时关于地球外部结构的学习又是为第二单元学习生态系统所做的铺垫。

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1、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及划分依据。

2、了解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特点

 

教学方法

用图示法分析地球内部结构,用资料分析法探究地球内部结构的划分依据,用“生物圈二号”的实验结果来升华本节课的主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电脑,投影仪

软件:ppt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必修I 第一单元第四节,它的学习对象回到了地球的本身,是第一单元《地球的宇宙环境》的逻辑终点,同时关于地球外部结构的学习又是为第二单元学习生态系统所做的铺垫。

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1、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及划分依据。

2、了解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特点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导入】

展示“科拉3井”的相关图文材料,用井深与地球半径的对比导入本节课主干知识。

 

用动态图片演示横纵波

问题准备:

1.当一次轻微的地震被察觉到,陆地上的人们感受是怎样的?

2.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受呢?

 

展示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的变化的图标

 

 

展示“海洋号测量船”和“磁极倒转”两段图文材料。组织探究活动:

探究一

1.推测,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什么?

2.为什么日本偏偏选择在洋壳钻探?

探究二

1.推想,若科拉3井继续钻探,即将面对的技术难题是什么?

2.地磁南北极的位置为什每年都有变化?

 

地球外部圈层的特点

 

“生物圈二号”实验

通过诱导学生发错,进而强调地球结构分为内部和外部结构

 

 

 

掌握有关地球内部结构划分依据的相关知识

 

 

 

 

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更好的理解知识。

 

 

体验探究式学习

5分钟

 

 

5分钟

 

 

 

 

 

15分钟

 

 

 

 

 

 

 

 

 

5分钟

板书设计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

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快慢

莫霍面、古登堡面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地壳,物质组成,厚度分布规律

地幔,软流层,岩石圈

地核,外核是液态的,判断依据

二、地球的外部结构

生态系统,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老师评语

课堂实践作业

最新课堂实践作业

推荐课堂实践作业

热门课堂实践作业

热评课堂实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