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堂实践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二:教学设计截止日期 : 2016-11-14

作业要求 :

作业要求:

1.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设计,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 围绕“应用信息技术突破学科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设计主题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要要求完成,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注意】此教学设计完成后,必须实践于学校课堂教学,教学过程务必请同伴帮忙录制(借助手机、DV录制10—40分钟)完成阶段3“课堂教学视频”上传,以及后期阶段4“作业三:教学反思”的提交任务

作者 :教务管理员

作业二:教学设计

2016-10-20发布者:专家教务管理员浏览(1 )

题目

氯气的性质

级学科

高一

课型

信息技术与

学科整合课

授课教师

陈善鸿

工作单位

云和中学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了解氯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主要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活动与探究建议:①实验:氯气的漂白性;   ②查阅资料:氯及其化合物的

 

教学重难点

关键

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氯气与水反应、与碱溶液的反应

教学方法

①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

③ 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多媒体、实物投影

软件:试管、集气瓶、玻璃片、蒸馏水、氯气(矿泉水瓶装,每活动小组1瓶)、注射器2支、品红溶液、硝酸、硝酸银溶液、有色布条、pH试纸;

教学设计思路

1. 总体思路:以学生活动作为主体;探究学习为基本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氯气的性质体现反思得出结构决定性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实验手段探索物质的性质。

    2  过程:用学生收集的含氯生活材料创教学情景→引入问题→实验探究→总体深化升华→阅读、总结要点→结合实际情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化学走近生活。

    3  方法: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采用讨论探究、实验验证、自学归纳等方法,充分体现新课标提出的“精心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入探究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和亲身体验。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展示材料、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展示、发表课前收集的含氯材料或信息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作出评价,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过渡】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大家收集的这些含氯物质大多直接或间接有用氯气作为原料。那么,氯气到底是种什么样的物质呢?

【板书】

§2.1.2氯气的性质

 

【引导观察】

(老师事先为每个活动小组准备了一矿泉水瓶氯气、一瓶蒸馏水)

请同学们观察、描述氯气的颜色和状态,并闻闻氯气的气味(必须先指导闻味的方法)。

 

【引导探究】(ppt展示)

情景1:目前,许多自来水厂还是采用往水中通入氯气的方法进行杀菌消毒。

情景2:有经验的养鱼人告诉我:用刚放出的自来水养鱼,鱼容易死,自来水应多放置一段时间才可用。

联系初中所学知识,探究氯气的水溶性。

 

【归纳】

请同学谈谈对氯气已建立的印象?(从物理性质方面)

【板书】

一.物理性质:

 

【过渡】

我们在初中学过: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于水反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那么,氯气除了能溶于水,是否也能和水反应呢?

【实验演示】

将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分别伸入两瓶干燥的氯气。

【设问】

为什么湿润的布条会褪色,而干燥的布条不会?

【递进】

生成的新物质有什么?设计实验方案验证。

教师参与到各组中讨论,指导,优化实验方案,并组织学生分小组实验论证

 

 

 

 

 

 

 

 

 

【设问】

能使有色布条、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是什么?

【阅读理解】

指导学生阅读

【板书】

二.化学性质:

1.氯气与水反应

次氯酸的性质:

【讨论】

若你的周围不幸发生氯气泄漏事故,你怎样用化学知识进行恰当处理?

教师:参与讨论,并引导学生对不同方案进行推敲、优化。

【演示实验】

请大家观察实验:用两支针筒各抽取80mL氯气,然后用其中一支针筒抽取20mL5%的氢氧化钠溶液,用另一支针筒抽取20mL水,震荡,观察实验现象。

 

情景:1789年,英国化学家台奈特就是把Cl2通入石灰乳中制成了漂白粉,将HClO的漂白性从实验室带进了“寻常百姓家”。

引导学生模拟氯气与NaOH的反应,书写氯气与石灰的反应方程式。

【板书】

2.氯气与碱的反应

漂白粉的生产:

【过渡】

大家知道,氧气能H2SP、铁丝、铝箔等发生反应,氯气又是否也可以呢?

ppt演示实验】

1.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2.                             H2在氯气中燃烧

【板书】

3.氯气与金属的反应

4. 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

【反思】

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非金属、碱以及水发生反应,可见氯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为什么会如此活泼呢?

引导从最外层电子分析。

【材料分析】ppt展示

1.氯气的用途非常广泛,最早用于制造漂白粉,以后又扩展到一系列无机氯产品,其中主要有液氯、盐酸及漂粉精、次氯酸钠等漂白消毒系列产品。

氯气曾大量用于制造有机氯农药,如六六六、DDT、多氯联苯等,后来人们发现它们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在生物体内残留,因此已停止生产和使用。但氯仍是生产某些高效低毒农药如速来威、含氯菊酯等的原料。

有机合成方面,氯有更广泛和更大量的用途。其中用量最大的是生产聚氯乙烯(PVC)树脂。聚氯乙烯是仅次于聚乙烯的世界第二大塑料品种,生产1 t聚氯乙烯树脂约需氯0.6 t。氯还用于生产含氯溶剂、环氧树脂、泡沫塑料、氯丁橡胶、氟氯烃等。

2.1915年4月22下午5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军对峙的比利时伊珀尔战场,趁着顺风,德军一声令下开启了大约6000只预先埋伏点压缩氯气钢瓶。霎时间,在长约60公里的战线上,黄绿色的云团飘向法军阵地。毫无准备的英法士兵猝不及防,眼看着黄绿色的气体涌来,先是咳嗽继而喘息,有的拼命挣扎,有的口吐黄液慢慢倒下。这就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化学战,从此化学战作为最邪恶的战争被写入人类战争的史册。

【归纳整合】

通过这堂化学课,我学到了什么?受到什么启发

 

展示自己收集的成果,并简要汇报该材料的化学成分

 

 

 

 

思考

讨论

 

 

 

 

分小组活动,大家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认真观察,记录。

 

 

分小组设计、交流、汇报,并进行实验论证、小结。(许多小组选择使用蒸馏水倒入矿泉水瓶、振荡,观察到瓶子变瘪、溶液颜色为浅绿色)

 

 

小组归纳、汇报、分享

 

 

 

 

 

 

积极的查阅教材,交流,回答

 

 

观察,对所看到的景象感到惊讶

对比、交流、小结 :氯气与水接触,有新物质生成。

首先从元素种类上推理,然后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小组间交流,优化,并分小组实验论证(使用矿泉水瓶中的氯水)

步骤:①pH试纸测试酸碱性;②用品红检验—漂白性;③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检验—Cl--

得出;氯水中有新物质生成—盐酸和有漂白性的物质。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信息提示”,了解次氯酸的性质

 

 

 

 

 

 

大家积极地参与讨论,不同组也相互交流。有的提出用水;有的可能有预习,提出用碱溶液。

 

观察现象,真实感受氯气与碱的反应;同时,对比碱和水对氯气的吸收效果,并写出Cl2NaOH的反应方程式。

 

 

学会书写反应方程式。

 

 

 

 

 

 

 

 

 

 

观察,记录,归纳,汇报,分享。

 

 

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析,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不稳定,易得一个电子。故此,氯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性。

 

 

 

 

 

 

 

 

阅读,思考,互相交流感受。感受氯气对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利益,但若没正确使用,却也会给人类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危害,

 

 

 

 

 

 

 

 

 

 

 

 

 

梳理知识,汇报,分享

 

 

板书设计

1、氯气物理性质;色、态、味、溶解性、毒性

2、化学性质

  与单质的反应

  与水的反应

  与碱 的反应

  氧化性

3、氯气与氯水、

4、次氯酸

 

 

 

 

老师评语

课堂实践作业

最新课堂实践作业

推荐课堂实践作业

热门课堂实践作业

热评课堂实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