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评课记录

发布者:吴继军     所属单位:浙江省常山县第一中学     发布时间:2016-11-02    浏览数:0

两个老师,一个话题,两个方向,一样实效。

作文只是一个题目,但是努力的方向却是多向性的。显然两位老师都选择一个角度去解决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叶鸿芝老师的总体上从课内到课外、从写作实践到提升认识。

叶老师做足了课前功课,深入学生写作实际,发现问题从而在课堂上有效的解决问题。从学生的考场作文入手,把“比喻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通过层层解剖,学生从理性的分析中获得感性提升。“关键词”分析到位,“比喻义”理解准确,“联系生活”引用广泛,“明确立意”提升高度。

课堂提升部分,叶老师选用材料都是近年来的高考题和典型试题,学生在课堂内及时理解,互通有无,交流心得,升格立意。无论是“一粒沙子”,还是“一道缝隙”,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比喻类作文的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最后把“一片无助的纸”和“一只会飞的蝴蝶”留给学生,给学生无限的想象和追求。

课堂流程清晰,师生活动活跃,是一堂标准的教科书般的“作文审题”指导课。

 

孙冬梅老师又是另一个角度,作文——议论文——议论文的论据分析——论据分析的假设论证法和因果分析法。

其实学生在获得观点的同时,往往心中就有了材料的生成。但是“观点加材料”显然不等于“作文”。那么,如何让“油水分离”的低层次作文变得“水乳交融”的上档次考场作文,是孙老师这堂课的重点。孙老师的切口极小,实践操作味道很浓。学生学习了感受了观点与材料衔接中的分析手段,学生在课堂内操练了这种方法,看的见方法,看的见提升。

同时孙老师语言亲和接地气,课堂反应敏锐透彻,学生作文中微小的差别能及时捕获且顺势而为,课堂驾驭能力不错。

课堂看似零零散散的方法和手段,其实孙老师本身就是在写一篇一气呵成的作文,学生运用了孙老师的“假设法”“因果法”“假设加因果的分析法”,那不就是一篇像样的议论文了吗?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