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简报 > 正文

初中历史班第三期简报

2016-12-21  发布者:王亚飞  浏览数( -)

 

课程作业

王亚飞 已推荐!

提交者:凌建香     所属单位:兰溪市聚仁教育集团聚仁学校     提交时间:2016-10-14    浏览数:10    

我曾在执教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课时,在最后总结全文中我问学生道: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A生说:学习了明清两朝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所持的不同态度,也就是明修长城清修庙,我觉得清朝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更胜一筹。

B生说:我认识到了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生说:我学习到了土尔扈特部不畏强暴、不畏艰险的英勇精神。

……

学生们各抒己见,说得都很好。

突然,学生D站起来说: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样,土尔扈特部在元末明初受准噶尔欺负时离开了中国,一百多年后,又因不堪忍受俄罗斯的重重压迫而回归中国,他们这是朝三暮四,是祖国的叛徒!如果俄罗斯对他们好一点呢,他们还会回来吗?

听了D的发言后,很多同学都露出惊讶的表情,有的举手表示不同意,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窃窃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土尔扈特部东归的行为。当时,我也感到很惊讶,这样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是很快我镇静下来,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表达自己见解的时候。于是,我做了个安静的手势,等学生们稍稍安静下来后,我说:同学们,你如何看待土尔扈特部东归?大家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的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反映了祖国儿女的思国之心,反映了祖国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亲自接见了他们说明伟大祖国对游子的无限关怀!

马上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土尔扈特人思国?我看未必!他们回归祖国是迫不得以,是因为俄罗斯人压迫他们,他们实在没办法了才回来的,并不是他们发自内心自愿的!

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为了生存,这很正常,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再说不管怎么样,他们毕竟回来了,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团结,维护了国家统一,浪子回头金不换!

又有一生说:如果可以这样朝三暮四,自由散漫地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那保不准什么时候他们有不顺心的又走了呢,甚至严重点闹独立呢?

……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我并没有制止他们的争论,也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在放学后通过查阅书籍和网络资料,了解土尔扈特部西迁和东归的真相。

 

分析与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而现在我们的教科书对很多历史事件只能简单地几句话带过,这样学生光靠教科书就不能了解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全部过程,这样就会导致有的学生以偏概全,或者窥豹一斑的现象发生。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就应适时引导学生去挖掘历史真相。结合现代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过多地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本内容的感悟与质辩: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他们当时西迁和东归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不同理解,只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就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三、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作为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除了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外,它还肩负着让学生树立对教材内容的正确价值取向的独特使命。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但到最后,是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去挖掘历史真相,达到追求真理的目的。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引导下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还有许多东西等待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美国的诞生》

                 授课人:蒋红英

【课程标准】

    简述《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讲述华盛顿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世界历史》九年级上P72——77,美国独立运动,是以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进行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双重性。它为学习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打下了基础。它是在北美经济已有相当发展,具备了建立独立国家条件而又遭英国沉重殖民压迫的形势下爆发的。来克星顿的战斗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的《独立宣言》标志着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萨拉托加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约克镇英军投降,结束了英美间六年多的战争。1783年英国不得不签订和约,承认美国独立。美国在独立后,1787年制订了宪法,成立了联邦政府。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独立战争的胜利,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欧美的革命也有重要影响。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比较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已具备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自学、看录像、阅读资料等,使学生了解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英国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压制,来克星顿的枪声,华盛顿,《独立宣言》的发表,萨拉托加战役,1787年宪法等基本史实,进而掌握美国诞生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美国独立战争以弱胜强以及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北美是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等地移来的劳动人民和从非洲贩来的黑人共同开发的;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是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战争的结果,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对欧美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

 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美国诞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教学分析】

关于“美国的诞生”这一内容, 《美国的诞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第三课因为这一课是承上启下的一课,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的教学。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1.学习目标的确定以及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采取的策略。 课标中对本课的要求是:(1)简述《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2) 初步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3)讲述华盛顿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些学习目标,针对课标(1)“简述”这一层面,通过设计的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宣言》的内容。并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加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认识。针对课标(2)“了解”、(3)“讲述、评价”这一层面,呈现一组图片、史料,让学生通过通过观看图片阅读史料,得出结论。通过本节课课堂反馈效果来看,这些策略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大部分学生能够非常圆满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借助多媒体,充分发挥史料对历史教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我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借助历史地图或图片史料来掌握历史知识,学会从图中寻找历史信息,通过看图、分析图,学生们增强了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出示了用以贯穿整节课的美国独立战争纪念馆示意图来创设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课学习。在新授环节,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北美十三个殖民地地图、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图片,独立战争初期英美势力对比表,1787年宪法结构图等有关图片、史料,让学生通过看图阅读史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综合能力。 3.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华盛顿身上吸取宝贵的精神财富,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学生们通过评价华盛顿,认识到了华盛顿是一个意志坚强,光明磊落,大公无私,诚实可靠之人;他的人格魅力至今倾倒着世人。也认识到他所拥有的可贵品质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所应学习的。4.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的课程理念是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去,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愿意探究历史的兴趣。在学习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时,我让学生自行介绍你在自主学习环节了解的相关事件。在介绍中,学生基本掌握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5. 评价方案的运用恰当及时 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和我班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以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随时检测、小组评价的方式进行反馈的评价方案,在系统学习后运用课堂检测等进行多元性评价,及时、客观、准确地掌握了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出示幻灯片(美国成立时的国旗)

设问:这是哪国国旗?有谁知道国旗上红白宽条和星星代表什么含义吗?

教师:当今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创新等实力领衔全球,其教育水平和科研技术水平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在国际事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200多年前,美国却是英国的殖民地。那么,美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又是如何摆脱英国的殖民枷锁而独立的?究竟是谁带领殖民地人民进行战争?这还要从美国独立战争说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的诞生(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设问:是哪位航海家发现的新大陆美洲?哥伦布

新航路发现后,欧洲殖民者开始到美洲开拓殖民地

从17世纪初,英国在北美建立第一块殖民地:佛吉尼亚。

到18世纪上半叶,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地区,先后建立几个殖民地?13个

问:在英属13块殖民地上生活着什么人呢?(欧洲移民,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荷兰人等+黑人+印第安人)

讲述:(PPT)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形成,北美殖民地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详见P46阅读卡)

(PPT)出示幻灯片:北美经济发展形势图。讲解北美经济发展,形成三种经济形态,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起来。

过渡语:英国真得希望北美殖民的经济得到稳定快速发展吗?

多媒体展示:

讲述:说完PPT里的图片叙说:英国希望北美永远成为它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这样双方在经济矛盾上,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                 

英国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经济矛盾(“——”小板书)

讲述:由于英国在北美滥收苛捐杂税,实行民族压迫,引起殖民地人民的不满,反抗情绪日益严重。这样双方在民族矛盾上,也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形成

英国对北美实行民族压迫                   民族矛盾  (“——”小板书)

(板书)一、原因

过渡语:这两个不可调和的矛盾,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

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渡语:正因为这两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使战争的发生成为了必然

问:又是什么事件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线?

1773年,一批波士顿的青年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线(板书)

让学生简单介绍波士顿倾茶事件的过程

过渡语:波士顿倾茶事件后,英国对北美采取强硬措施。愤怒的情绪蔓延到每一个殖民地。13个殖民地的代表开始商讨对付英国的办法,并成立了民兵武装,战争一触即发。

问:战争的经过会是如何发展呢?接下来的环节,请同学们仔细阅读47页的正文,找出战争发生的过程。结合课件的提示,找出相应的内容。

二、经过:爆发、建军、建国、转折、胜利、结束(板书) 指导学生看书概括出独立战争中的这6件大事。 逐个出示幻灯片并讲解: 

1、爆发: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4月)

出示幻灯片:

《来克星顿之战》地图。找出来克星顿的位臵具体战斗经过,找一名学生根

据图和课文相关内容小字部分,讲述具体战斗经过,

2、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1775年5月)会议决定建立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出示幻灯片:华盛顿像。向学生简单介绍华盛顿的生平。 

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1776年7月4日) 

出示幻灯片:

《独立宣言》内容节选

指导学生思考讨论:《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人权宣言”“推动了欧洲革命” ——马克思

《独立宣言》的发表说明了什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独立宣言》的发表,有哪些进步意义?

北美殖民地宣布脱离英国,宣告了美国的独立。反映了殖民地人民摆脱民族压迫的强烈要求,体现了平等、自由等主张,注重人权,标志着美国的成立。后来,美国规定每年的74日为国庆日。

 结学生回答

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 

1777年,美军在萨拉托加战役中,采用南北夹攻的战术,击溃英军,迫使英军5000多人投降,史称萨拉托加大捷。这一事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讲述:这次战役不仅极大地鼓舞了美国人民的士气,增强了争取胜利的信心,而且促使国际形势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如法国、荷兰等国站在了美国一边,给美国以军事援助。

5、胜利:英军约克镇投降(1781年)

1781年,在法军舰队的配合下,美军在约克镇迫使英军司令康华利率7000人投降。

6、结束:英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

英国见大势已去,1783年不得不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至此结束。

 出示幻灯片:

《英美力量对比表》

提问:这张表格能反映出哪些内容?

过渡语:美英力量对比美国明显不如英国,但决定战争胜负的更要看战争性质。北美独立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它激励着美国人民坚强不屈、英勇作战。逐渐的扭转了不利地位。

三、结果1787年宪法和联邦政府成立(板书)

过渡语:独立后的美国是一个个松散的各州联盟,面对独立后的严峻形势,美国如何对13个州进行强有力的管理?

出示幻灯片:结果,

美国独立后,1787年制定了一部宪法,历史上称为1787年美国宪法。

这部宪法规定了什么内容呢?(师生互动环节)请学生回答

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

议会掌握立法权,但总统有权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总统行使行政权,但议会有弹劾总统的权力。总统和议会有可以通过最高法官的提名和任命来限制最高权力,最高法院可以宣布议会的立法和总统的行政命令“违宪”而无效。

(五)拓展延伸,深化提升

请同学小组合作学习快速完成48页英国和美国政治体制的差异

四、历史意义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在于三性──曲折性、反复性、不彻底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美国独立战争的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作答或思而不答。

教师点拨:美国独立战争的特点在于它的双重性质:既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次民族解放运动。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这次战争的任务和国内影响上来分析不难得出它的双重性质。

教师:学完本课,你对华盛顿有怎样的认识或者说如何评价华盛顿?

提示:评价历史人物一要总结他的主要事迹有哪些,二要看他的这些事迹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影响,三用总结性语言对该人物进行公正客观地评价。

例: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参与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开创了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先河。他是美国历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识记教材华盛顿图片)

(六)课堂小结,即时训练。

【教学反思】

   整堂课下来,我仍然觉得还有很多做的不到位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充分地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整堂课气氛比较沉闷,我想这与我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有着直接的关系,评价语单一,评价形式单一,而且只注重了对个体的评价,而忽视了对于小组评价、生对生评价等形式的运用,没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积极性,这一点是我在之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

2.教育机智还很欠缺,对课堂中的生成处理不到位,例如课堂第五个展厅“我看华盛顿”,让学生自行围绕材料设计习题,学生迅速找到了考点“胜广和曹刘”后,我没有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和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使知识的延伸度不够。

3.对教材挖掘的深度不够,上课所教授的历史事件主要是以教材为主,没有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这一优势,对相关内容进行很好的拓展延伸,使学生的视野只是局限于课本了,这也是我今后上课需要改进的。

 

实践研修成果作业要求

王亚飞 已推荐!

提交者:凌建香     所属单位:兰溪市聚仁教育集团聚仁学校     提交时间:2016-10-14    浏览数:19    

编号: 14

教学内容:古老又现代的首都

主备人:凌建香

教学目标:

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学会分析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概况。通过课本材料总结北京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职能,了解北京主要的名胜古迹,感受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使学生初步领会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手中材料,学习查找资料并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技能技巧。帮助学生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思考,高屋建瓴认识城市的发展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首都北京”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面对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胸中涌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重点难点:

重点: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未来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

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主备人教学设计

二 次 设 计

[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师:(边画边说)同学们好,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请认真观察,判断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呢?

生: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会徽。

师:主办地是哪?

生:北京。

师:咱们当中有没有人去过北京或了解北京,你能描述一下对北京的印象吗?

生:回答,略。

师:真棒,描述得如此生动,让我心动。北京带给我的印象也是古典的、浪漫的,又富有新鲜的时代气息,我一直很想去北京,我想你们一定也很想去北京,请把你想去北京的理由写在黑板上。

生:书写,略。

师:看起来,大家真的很想去北京,有人想去清华北大,有人想去中关村、中央电视台,有人想去考查古都风情……北京有你的梦、我的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

[组织活动、学习新课]

师:(边绘北京轮廓图边说)结合地理图册,请打开课本,让我们学会从地图上寻找北京、认识北京。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学习最认真、最主动。

[出示问题] 请查图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和河流)和交通状况,看你能说出北京长期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

[小组活动、探究、组织答案]

师生互动,以任一组为中心,提问交流,其他组适当补充,反馈、检查学习情况、督促、矫正学习结果。提问问题依次如下:北京的纬度位置怎样,属于什么温度带,是内陆还是沿海,有哪些主要河流、流向……北京的交通状况怎样,请上来指图说明。

生:依次回答,略。

师:还有没有其他小组同学补充?

生:补充回答,略。

师:北京的确交通便利,不仅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还是全国重要的航空港,另有多条公路、高速公路、京航运河在这里穿行。你能不能把课本第41页的主要铁路找出来呢?找一同学看图讲解,其他同学予以更正、补充。

师:大家真聪明,完全正确。现在你能明白北京长期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

[找多组代表回答、补充,并及时予以激励性点评]

师:(指图总结)综合各组的发言,不难看出:北京纬度位置优越,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干湿适中。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战略位置优越,战争年代,四面环山,易守难功;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经济区位优越,西有黄土高原,北有内蒙古牧区,南有黄淮海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等供应丰盈。难怪1949101日新中国成立后再次定都北京。

师:作为首都,她又为祖国的腾飞发挥着哪些主要城市职能,辐射全国,起着什么中心带动作用呢?请结合课本内容,举例说明。

[出示问题] 你知道北京主要的城市职能是什么?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师生互动,学生分别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并回答问题,教师巡回指导、点拨。

提问,学生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归纳北京的主要城市职能是:

1. 全国政治中心。

2. 全国文化中心。

3. 国际交往中心。

学生回答过程中,以多媒体展示关于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有关图片,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归纳]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种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在此频繁召开。

师: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同时,作为古都,北京还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你又知道多少呢?让我们赛一赛谁知道得多、说得清?

[出示问题]你了解北京的名胜古迹吗?你能说出哪些?

生:故宫、天坛、长城……

教师:历史为北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它,使之能够持续地利用下去,值得注意的是要掌握好“利用”与“保护”的“度”。

活动:请大家阅读P.39有关北京城市建设的实例,是否合理?说说你的看法。

归纳:大家刚才谈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很好,有些想法还颇有见地。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归纳整理以后,寄到北京市有关部门,为北京的建设保护做一份贡献。

北京是古老的,北京也是现代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北京也在不断发展。那么北京应如何发展呢?

[活动] 请大家阅读课文及图,回答以下问题:

1. 结合你的认识和感受,说说你对城市现代化的理解。

2. 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3. 为加快北京的发展速度,应采取哪些措施?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 北京城市现代化表现在方方面面:城市范围扩大、人口增多、交通便捷、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等等,总之,北京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使北京越来越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近年来,北京还做出以下努力,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调整经济结构,把污染大、耗能、耗电的企业转产和转移,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介绍中关村科技园区)

[承转] 然而,北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交通堵塞、城市用地紧张以及环境污染等,尤其是水资源紧缺和沙尘暴侵袭等问题。

[学生活动] 请阅读书本P.43的图文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回答,略。

[承转] 对,自然地理条件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水源问题和沙尘暴侵袭问题仍然困扰着北京城市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北京的努力,更要通过区域合作来解决。下面让我们一起简单了解首都经济圈这一区域合作模式。(介绍首都经济圈的大致范围,重点介绍天津的基本情况。)

[活动] 比较北京和天津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分析评价天津在首都经济圈中所起的作用。

[归纳] 天津是首都经济圈中重要的海港城市,是北京的出海门户,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大城市,它与其它城市尤其与北京相互协作,互为补充,它承担着首都经济圈商品对外交流的作用。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决定了它必须朝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深地烙印在北京的城市布局、经济发展等方面。我们相信,未来的北京一定是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历史与今天、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实践研修成果作业要求

王亚飞 已推荐!

提交者:韩平     所属单位:温州新星学校     提交时间:2016-10-31    浏览数:3    

《唐的繁盛与李世民》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唐太宗的新政措施及其作用,尤其是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度的优越性。

难点:理解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度的实施对唐朝的发展和强大所起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后世及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师:今天某某同学为大家来一段说书,大家掌声有请。

生:上回介绍了南北朝历史,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国家始终处于分裂状态,可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581年,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皇帝建立隋朝。隋军南下灭陈,结束了四百多年的分裂局面。没想到杨坚出了个逆子杨广,弑父篡位,史称隋炀帝,他大兴土木,生活糜烂,三征高丽,大败而归,修大运河时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百姓忍无可忍,纷纷揭竿而起。618年贵族李渊趁机反隋,建立唐朝。唐朝统治者会不会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呢?老百姓的生活会不会有好转呢?请听本课。

师:听了这段说书,你了解了哪些有关隋朝和唐朝的历史知识?

生:我知道了隋朝建立的时间和灭亡的时间;我了解了隋朝历史短暂的特点;我发现隋朝的建立实现了国家统一,这很有历史意义;我认识到正因为隋炀帝给老百姓增加了沉重的兵役和徭役,老百姓才发动起义从而导致了隋朝的迅速灭亡。

师:那么,唐朝的统治者会不会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唐朝的社会状况会是什么样子呢?

(出示二则史料),这二则史料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贞观年间的社会状况,请回答:

全国大丰收我们可以看出,唐太宗时期的农业发达,经济发展的好;从一年被判死刑的才二十九人我们可以看出唐太宗时期的社会安定;从官吏大多廉洁谨慎可以看出政治比较清明,综合评价下: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学家誉为“贞观之治”。

从唐初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出现可见唐太宗的励精图治,那唐太宗到底采取了哪些政策使“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现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唐太宗在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方面采取的措施。

……

接下来,我们仔细分析下这些措施,看看这些措施对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起了什么作用?

这个人物,同学们可能早有耳闻,他就是唐太宗时著名的谏臣魏征

1             虚心纳谏

师:你知道这段话的出处吗?

生:出自《贞观政要》。

师:学习历史最好能掌握第一手资料,《贞观政要》专门记载唐太宗的言行,可以成为我们全面而详细地了解唐太宗的第一手资料。

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风范?

善于以史为鉴,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错的治国风范

作用:

和魏征同朝为官的,还有杜如晦、房玄龄这样优秀的大臣。

2             善于用人

房玄龄和杜如晦是唐太宗时的宰相,二人被称为“房谋杜断”。

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那时,唐朝开国未久,许多规章典法,都是他们两人商量制订的。人们把他们两人并称为房、杜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说: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

作用:

像杜如晦这样的名臣是如何走上仕途的呢?

3             科举制度

师:天下还有无数的人才,统治者有哪些方法可以笼络更多的人才?

生:推荐、到民间寻访、考试等。

师:找一找,隋唐以前选拔人才的方法有哪些?隋唐时期选拔人才的方法是什么?

生看书并回答:隋唐以前依赖推举或凭家庭出身,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唐朝进一步完善。

师展示了一张科举考试现场图,问: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历史信息?

生:这张图反映的是考试情景,体现的是开始于隋朝的科举制度,即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该制度结束于清朝,成为历代王朝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

师:唐太宗发布了采用科举制选拔人才的诏令后,社会各界反映强烈,让我们分别站在读书人、贵族、唐太宗的立场去感受他们的心里。

我国今天的国考的渊源也是在此。

假如你是唐太宗、旧贵族或普通的读书人怎么看待科举制?为什么?

 

师:为了得到天下英才,唐太宗沿用了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每年都达千人以上。科举制对世界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说明了什?

生:当时还影响到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试选官。许多外国留学生也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著名的有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这种影响说明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用:

要治理这么大片的疆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唐太宗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处理一些重要的国家政事呢?

4             三省六部制

师出示一张形象化的三省六部制示意图,问:什么是三省?三省的职能各是什么?什么是六部?六部归哪省管辖?六部的分工各是什么?

以学生减负啦!这件事,让学生研究出流程图:

一学生拿着作品到讲台前来边展示边讲解:我们小组认为中书省草拟诏令,接着交到门下省进行审核,门下省审核后交给皇帝最后裁决,皇帝裁决后交到尚书省去执行,尚书省下辖六部,各有分工,这件事应由礼部执行。

百官宰相皇帝,宰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请学生进行比较并结合刚才的流程图思考三省六部制的优点。进步之处:

作用:

唐太宗不仅从隋朝吸取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这样的经验,同时,他也从隋亡中吸取了一些教训,如君主要处理好君臣关系,他总结了一条至理名言……

5             重视农业生产

唐朝从隋亡中吸取了沉重的徭役,兵役是隋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的教训,所以在与君民关系上提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并且还有这样的规定:

你认为唐太宗的做法有什么好处?

作用:

唐太宗在处理好政事和君民关系后,最近他还是有点烦,位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土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人来提亲了请同学们给唐太宗拿个主意,答应不答应。

6             民族关系

学生经过简短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这样的民族政策有什么效果?

生: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安宁。唐太宗本人也被各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唐太宗一改自古以来贵中华、贱蛮夷的观念,

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所以赢得了各少数

民族的爱戴,他们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作用:

以上就是唐太宗的治国政策,和前朝比起来他有很多新的措施,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君臣关系新,选拔人才体制新,政治体制新,君民关系新,民族关系新。

为什么唐太宗会采用这么多新政策呢?

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认识到要保住自己的统治,必须让百姓能生存下去。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在位23年 实行了一系列开朗政策和措施。

 

 

师:唐太宗确实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杰出帝王。贞观之治和谐社会局面的出现是不是仅仅是唐太宗个人的功绩呢?

师:谁能总结一下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重要历史人物?

生: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既不能夸大他的作用,也不能否认他的功绩,要实事求是地评价。我们在肯定重要历史人物作用的同时还要看到人民群众的作用。

师:唐太宗的治国经验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乃至未来治理国家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本课学习,你能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等人的执政,献些什么计策呢?

 

 


简报

最新简报

热评简报

热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