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 刘美娜 所属单位:突泉县宝石镇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21-07-02 浏览数( -) 【举报】
《伯牙鼓琴》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之美。
2.借助想象之美,体会知音之情。
3.诵读想象内容,体会语言之美。
二、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和资料袋,了解故事背景。
1.单元预习课上,我们借助注释初读了《伯牙鼓琴》这篇文言文,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预设:我读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主人公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让我体会到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2.通过阅读资料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预设:它与资料袋中的“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这两句一样,表达的都是失去知音后的痛苦,最终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将内心深沉的痛苦宣泄出来。
3.通过阅读资料袋,你从哪里知道这个故事广为流传?
◎从古书中知道——《吕氏春秋》和《列子》
◎从古诗中知道——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唐】 薛涛《寄张元夫》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唐】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全文见从书)
◎从故事中知道——
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撰写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
(二)精读想象的文字,体会知音之情。
1.对照注释,阅读古书中的两段“知音”文字。
伯牙鼓琴 ——选自《吕氏春秋》 | 高山流水 ——选自《列子·汤问》 |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
2.从这两段古书来看,在伯牙的琴声中,子期见到了什么?
(三)整合《月光曲》,再次感受联想之美。
1.默读《月光曲》,用“ ”画出联想的句子。
2.通过画面猜旋律,贝多芬所弹,兄妹二人必得之。
知音证明:
想象画面①: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此刻,音乐轻柔、舒缓)
想象画面②: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
想象画面③: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强音骤然响起)
想象画面④: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随着贝多芬高超的技艺,清新、梦幻、优美、和谐、激昂的曲调汩汩流出,兄妹二人还会继续想象画面⑤、画面⑥……
3.分组议一议,这段想象,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读懂了画面内容(浅层);读懂了兄妹二人对贝多芬的“穷其趣”(深层)。
4.教师启发学生“穷”其趣。
预设:贝多芬游于大海之滨,皮鞋匠曰:茫茫乎无边际。
贝多芬志在微云,盲姑娘曰:缕缕乎若轻纱。
……
总结:从想象的文字中,我们读懂了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兄妹二人是贝多芬的知音,通过你们的回答,我知道了你们也是作者的知音,我也是你们的知音。
(四)背诵想象句,积累写作素材。
1.画出《伯牙鼓琴》《月光曲》中关于想象的文字,当堂记忆。
2.教师引读,学生接答的方式辅助背诵。
3.背诵《月夜听卢子顺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