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发布者:向飞     发布时间:2016-04-14     浏览数:0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个人至上、性情孤僻

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的家庭,其子女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形成任性自私,性情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这类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道德品行较差,常有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在社会学的视野中,不完整的家庭较难提供规范化的互动模式。完整家庭是长幼有序、相互妥协的互动模式,少年儿童在这样的家庭里学会在伦理等级次序中按照固定的伦理规则行动,这中间应该学会妥协、学会忍让、学会按照次序与规则行事,否则会受到惩罚,但是留守儿童往往因为其身份特殊,监护人往往不忍用强制手段迫使他们遵守相关的规范,从而使其骄纵任性,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他人共同分享利益与情感,从而为大众所孤立。

()焦虑、烦闷、易怒

儿童的成长方向与亲子沟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促进儿童向亲社会行为发展,有益儿童心理健康。留守儿童对于自己父母亲的打工行为的评价是较为矛盾的,一方面自己不愿父母远行;另一方面,由于自己上学等家庭开支费用的负担,父母又必须出去打工。留守儿童对于这一现象的评价是充满矛盾的。同时面对矛盾时,心里也是充满压力的。他们对于学习感兴趣的比例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但是学习成绩又比非留守儿童差了。留守儿童往往陈述自己面对着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与屈辱时,他们想要回报父母,但是自己成绩又不好,觉得特别对不起父母,内心充满了不安、焦虑与紧张。

()孤独感强、较为自卑

留守儿童和正常儿童比较起来,没有父母的贴身呵护、形单影只。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疼爱,留守儿童普遍陈述自己有种被抛弃的感觉,面对同学、邻里的时候产生一种自卑心理。部分留守儿童认为因为自己的原因,父母才离家外出,所以陷入深深自责之中。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他们不像其他正常儿童那样有父母的指导而只能依靠自己解决。一些留守儿童出现错误和问题后,比一般学生的负罪感更强,他们会后悔不已,缺少自信心,然后接着犯错,始终处于边犯错边后悔,接着再犯错的状态中。一方面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关爱,怕被别人看不起,不敢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严实地封闭起来;另一方面,当留守儿童有心事时,似乎并不愿意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想法,相反会向教师与同学强化自己是正常孩子的观念。

()行为偏激、挑剔、易产生不良倾向

留守儿童常常生活在矛盾的环境中,即教养人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不一致。一方面监护人认为儿童年纪小,父母又不在身边,要加倍爱护才是,于是任其所为,百般娇惯;另一方面,监护人认为孩子的父母将其托付于己,必须严加管教,否则难以交待,常给幼儿下命令,一定要如何如何,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循规蹈矩的乖孩子。这种矛盾的教养方式常使幼儿心理产生矛盾,感到无所适从。这种矛盾的培养方式,也造成了留守儿童在面对自身问题时的矛盾心态。一方面要循规蹈矩,另一方面又时时被骄纵,两种不同的行为模式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学会了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面具出现的行为方式,同时他们又无法把握这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不确定性的环境和自卑、冲动、孤僻、焦虑等因素相互结合,导致了留守儿童较易产生不良的行为倾向。

2015年